发布时间:2025-06-19 15:25:30 阅读:3297
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共10章61条,涵盖以下核心领域:
1. 总则:明确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 立法目的:改善经营环境,保障公平竞争,维护合法权益,支持创业创新,促进健康发展,扩大就业。
中小企业定义:境内依法设立,人员规模、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,包括中型、小型、微型企业(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制定)。
基本原则:坚持权利平等、机会平等、规则平等,对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积极扶持、加强引导、完善服务、依法规范、保障权益。
2. 财税支持:减轻企业负担
专项资金: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,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。
发展基金: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,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企业,促进创业创新。
税收优惠: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缓征、减征、免征企业所得税、增值税等措施,简化税收征管程序。
收费减免:对小型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政策。
3. 融资促进:缓解融资难融资贵
金融机构责任:要求金融机构高效、公平服务中小企业,开发适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。
货币政策支持: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,改善融资环境。
差异化监管: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,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。
多层次资本市场: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推动股权融资、债券市场发展,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。
担保融资:完善担保融资制度,支持以应收账款、知识产权等为担保品的融资。
4. 创业扶持:降低创业门槛
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:政府通过网站、宣传资料等形式免费提供工商、财税、金融等法律政策咨询。
重点群体优惠:高等学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失业人员、残疾人员等创办小型微型企业,享受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。
社会资本参与:支持社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,创业投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。
创业基地建设:鼓励建设和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、孵化基地,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服务。
5. 创新支持:推动转型升级
技术创新鼓励:支持中小企业推进技术、产品、管理模式、商业模式创新,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。
现代技术应用: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。
参与产业研究: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,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。
6. 权益保护:营造公平市场环境
财产权保护:国家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,禁止违约拖欠货款。
涉企收费规范:建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,收费目录及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开。
监督检查机制: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监督检查,国务院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发展环境评估。
7. 监督检查:保障法律实施
政府责任:对违反法律的行为及时纠正,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。
资金管理监督: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、发展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。
禁止行为查处:对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参加考核、评比、表彰、培训等活动,以及违法收费、罚款、摊派财物等行为进行查处。
法律实施成效与挑战
1. 实施成效
政策体系完善:形成了以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为核心,配套政策、实施办法为支撑的法规体系。
经营环境改善: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减轻,融资渠道拓宽,创新支持力度加大。
发展质量提升:中小企业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增加,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。
2. 现存挑战
政策落实不到位:部分地区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,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打折扣。
融资难题仍存: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、渠道有限,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完善。
权益保护不足:涉企收费、拖欠货款等问题仍时有发生,监督检查机制需进一步强化。